“这个项目总投资5.4亿元,去年10月开工以来,在市县两级的协同保障下,多个工作面一起施工,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进度可以说是一天也没耽搁,在今年8月按计划如期正式投产,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0个月时间。”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平阴县孔村镇炭素产业园的济南万瑞炭素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负极材料用箱板智能生产线项目探访,公司副总经理王玉强告诉记者。
实施年产35万吨负极材料用箱板智能生产线项目,这是孔村炭素向新能源赛道延伸的战略支点。
项目可年产负极材料前驱体及箱板,直供锂离子动力电池头部制造商,年新增营业收入23亿元、利税2.2亿元。不仅如此,该项目与老厂区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形成联动,标志着孔村炭素正式打通“预焙阳极+锂电负极”全产业链,完成“从正到负”的关键跨越。
王玉强介绍,相较于传统预焙阳极生产线,该项目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通过自动装炉、自动出炉、机器人清块技术,实现炭块全程不落地生产,用工成本降低30%;二是技术装备自主创新,采用万瑞炭素自研新型炉型,达成造粒工艺循环利用,资源利用率提升15%;三是环保效能行业领先,对标A级排放标准配置环保设备,自主研发的行业首创RTO炉,每吨产品天然气消耗量减少10-15立方米,年减碳量超8000吨。
从“全国炭素第一镇”的产业根基,到“全产业链布局”的全新格局,目前,孔村炭素产业已形成260万吨年产能规模,产值超百亿元,商用炭素产能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出口量达55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三分之一,产品远销美国、德国、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炭素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年产35万吨负极材料用箱板智能生产线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0个月时间,体现了一贯的“孔村速度”。